登录| 注册

斯皮尔伯格,好莱坞最伟大导演之一

2023-04-18 16:23 浏览次数:2779

从“4岁咬着指甲摆弄摄影机”到“好莱坞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人生始于1946年12月18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世界最早一批计算机工程师,母亲则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斯皮尔伯格日后电影生涯中对科技与艺术的双重追求,也正是来自其父关于科技方面的教导与母亲对其美学上的耳濡目染。


童年老斯

由于父亲职务关系,小斯皮尔伯格需要不停的搬家、换学校﹙从纽泽西搬到凤凰城﹚,本就特殊的犹太身份加之他并非学校中受欢迎的运动男孩,这使得小斯皮尔伯格的童年生活总在高度的失序中度过。五岁那年,父亲带他去看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戏王之王》。这部拿下5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歌舞片给小斯皮尔伯格带去了极大的震撼,以致于他从导后一直致力于让自己电影视听效果能够像当初《戏王之王》带给他难忘的印象一般。 或许是在那一天的影院里,父亲就看到了儿子眼中的光芒,12岁生日当天,父亲送给了他一台8毫米袖珍摄影机。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属于自己的摄影机的斯皮尔伯格兴冲冲地拍了一部9分钟8毫秒的短片《最后的枪战》。从亲朋好友的反应中不难看出男孩的才华与天赋。

16岁那会儿,读中学的斯皮尔伯格就能够自编自导独立完成一部时长140分钟的电影《火光》。影片拍成后,父亲特意为他租了一家影院进行放映,第二天一算,居然还创收500美金。 电影方面的才华进一步得到施展的斯皮尔伯格应该考入电影专业学校进修,但尝到甜头的他愈发沉迷于拍摄,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成绩开始一路下坡,最终被加里福尼亚大学拒之门外。 申请大学被拒,父母离异,在随后的几年间,命运女神似乎不曾眷顾他,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富翁愿意掏钱赞助这个颇具天赋的“电影小子”。1968年,斯皮尔伯格拿着这笔钱拍摄了短片《安培林》,一举拿下亚特兰大电影节大奖。而当时环球公司的行政总裁恰好看到了这部片子并与他签约,这一下就开启了斯皮尔伯格漫长且辉煌的电影人生。

个人风格

长大后的斯皮尔伯格将幼年时期就对于周围世界的敏感转化成在艺术创作中的敏感,当同辈电影人都在模仿着科波拉的《教父》时,他偏偏指挥着一支庞大的摄制队伍和一条任性的机器鲨鱼拍摄了他的《大白鲨》。 在那个不知CG为何物的年代,《大白鲨》创造了4.1亿美元的票房纪录让电影界目瞪口呆。至于其成功秘诀则在于电影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机器鲨鱼上,而是让观众更多的去感受来自水下的恐惧与威胁。 时至今日,强化戏剧气氛的张力从而模糊羸弱剧情的这种拍摄手法,依然被广大的商业片导演所沿用。 接着,斯皮尔伯格继续让自己的幻想抓住观众的心理,从1977年开始,陆续执导了《第三类接触》、《E.T.外星人》、和《夺宝奇兵》三部曲。这些影片都以充满奇想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以前所未有的离奇感受,均取得了极高的票房。 童年的孤独生活或许是斯皮尔博格无穷尽的想象力的根源,因为他发现做白日梦才是排解孤独最好的手段。1982年的《E.T.外星人》作为讲述地球上的人们与来自外太空的生物接触的故事,给了当时美国观众以巨大的幻想空间和心理刺激,也令这个昔日的腼腆男孩变成了全美家喻户晓的大导演。 进入90年代的斯皮尔伯格更是马不停蹄,举措惊人。1993年,在拍摄《大白鲨》的18年后,斯皮尔博格不惜用630万美元的巨额成本打造了一头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怪物”——《侏罗纪公园》。 在这部前所未有的电影中斯皮尔伯格将早已灭绝的恐龙“死而复生”。其中惊险的情节设计、逼真的数字特效使得影片掀起了一股恐龙热且波及到欧洲、日本乃至香港。全球收割票房超9亿,再次突破了自己的《E.T.外星人》创下的票房最高纪录。 从《大白鲨》中凶险的鲨鱼到《E.T.外星人》中的外星生物,从《夺宝奇兵》中的光魔女神一瞬度过700年的视觉奇观再到《侏罗纪公园》中栩栩如生的恐龙。斯皮尔伯格总能密切关注时代进程,敢于并善于抓住时机将新科技恰到好处地运用于电影之中,已经成为他非常重要的个人风格之一。 此后斯皮尔伯格与大卫·葛芬、杰佛里·卡森伯格联合成立了“梦工厂”,跻身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之列。接下来的几年里,对于已经进入事业成熟期的斯皮尔伯格来说拍电影更像一种生活方式,《猫鼠游戏》、《少数派报告》、《丁丁历险记》、《华盛顿邮报》......他任由思绪在各种不同的类型中游走,更难得的是他的电影基本都做到了商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真正的叫好又叫座。 截至2018年五月,在《头号玩家》取得4.7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后,斯皮尔伯格就此晋升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百亿导演”。排在他身后的分别是彼得·杰克逊(65.2亿)和迈克尔·贝(64.14亿)。

注:文章转载自网络